SQL注入的常见攻击手法有哪些?

数据与人文
聚焦技术和人文,分享干货,共同成长。
SQL注入的常见攻击手法有哪些?
SQL 注入是一种严重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它绕过应用程序的安全机制,对数据库进行非法操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SQL 注入攻击手法:
基于错误信息的注入
原理:攻击者通过构造特殊的 SQL 语句,使数据库返回错误信息,然后根据这些错误信息推断数据库的结构、表名、列名等信息。
示例:在一个简单的登录表单中,正常的 SQL 查询语句可能是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username' AND password = '$password'。攻击者在用户名输入框中输入 ' OR 1=1; DROP TABLE users; --,由于语法错误,数据库可能会返回详细的错误信息,攻击者可以从中获取有用的线索。
联合查询注入
原理:攻击者利用UNION关键字将两个或多个SELECT语句的结果合并在一起。前提是两个查询的列数和数据类型要匹配。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合适的UNION查询来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示例:假设应用程序执行的 SQL 语句为 SELECT id, username FROM users WHERE id = '$id'。攻击者可以在id输入框中输入 1 UNION SELECT NULL, user() --,这样就会将当前数据库用户的信息查询出来。
布尔盲注
原理:当应用程序没有返回详细的错误信息,也不支持联合查询时,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一系列的布尔条件语句,根据应用程序返回的页面是否正常来判断条件的真假,从而逐步获取数据库信息。
示例:攻击者可以在输入框中输入 ' AND (SELECT COUNT(*) FROM users) > 10 --,如果页面正常显示,说明users表中的记录数大于 10;如果页面显示异常,说明记录数小于等于 10。通过不断构造类似的条件,攻击者可以逐步获取数据库的信息。
时间盲注
原理:与布尔盲注类似,但攻击者利用数据库的延时函数(如SLEEP())来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为真,数据库会执行延时操作,页面响应会变慢;如果条件为假,页面会正常快速响应。
示例:攻击者在输入框中输入 ' AND IF((SELECT COUNT(*) FROM users) > 10, SLEEP(5), 0) --,如果users表中的记录数大于 10,页面会延迟 5 秒响应;否则,页面会正常快速响应。
宽字节注入
原理:在一些使用多字节字符集(如 GBK)的数据库中,如果应用程序对用户输入进行了单引号转义,但没有正确处理字符编码,攻击者可以利用宽字节编码的特性绕过转义,从而实现 SQL 注入。
示例:假设应用程序将用户输入的单引号转义为\',攻击者可以输入 %df' OR 1=1 --,在 GBK 编码中,%df'会被解释为一个宽字节字符,从而绕过转义,使注入语句生效。
堆叠查询注入
原理:攻击者利用数据库支持多条 SQL 语句同时执行的特性,在正常的 SQL 语句后面添加分号,然后拼接其他恶意的 SQL 语句,实现对数据库的多种操作。
示例:在一个查询语句 SELECT * FROM products WHERE category = '$category' 中,攻击者在category输入框中输入 ' ; DROP TABLE orders; --,这样就会在查询产品的同时删除orders表。
基于 URL 的注入
原理:攻击者通过修改 URL 中的参数,注入恶意的 SQL 代码。许多 Web 应用程序会从 URL 中获取参数并用于数据库查询,如果没有对这些参数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就容易受到攻击。
示例:一个 URL 可能是 http://example.com/products.php?id=1,攻击者可以将其修改为 http://example.com/products.php?id=1 OR 1=1,从而绕过查询条件,获取所有产品信息。
posted on
2025-02-10 13:56
数据与人文
阅读(290)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