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

▲ 巴托克第一钢琴协奏曲(王羽佳/萨洛宁)
1909年,巴托克与玛塔·齐格勒结婚,此后他的音乐地位在国际上愈加稳固。巴托克的治学态度朴素严谨,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任教30年期间,达到了他音乐创作的颠峰。随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公开反对法西斯而被迫流亡美国,虽然受聘于哈佛大学,整理民间音乐,生活却缺乏保障。他的作品很少演出,也没人请他演奏,加上他母亲去世的双重打击,在异乡的生活十分孤独贫困,疾病缠身,最终因白血病逝于纽约。在他逝世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世界各地广泛上演。
作品风格(划重点版)
01
早期(1902年-约1906年)
巴托克早期的音乐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晚期,风格上受到布拉姆斯,李斯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以交响诗《科述特》(1903年)为代表。
02
中期(1907年-1939年)
1906年巴托克和科达伊把他们采集民间音乐的工作成果第一次公诸于世,之后他写了大量的以民歌曲调为基础的钢琴曲,其中包括钢琴曲集《献给孩子们》(1909)、《匈牙利地区的罗马尼亚舞曲》(1915)、《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1918)。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民间音乐的启示下,在和声上作了许多极有意义的创新。巴托克中期的音乐风格兼具原始主义和新民族主义风格。原始主义的作品突出不协和与野蛮、粗暴。代表作品《粗野的快板》(钢琴)以及《神奇的满大人》(芭蕾音乐),被称为当时最为听众所厌恶的作品,因而很少上演。而新民族主义作品带有鲜明的匈牙利舞曲风格,是现在大多数管弦乐团的保留曲目。
03
晚期(1939年-1945年)
巴托克在晚期将自己先前的两种音乐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作手法愈发熟练。他的大多数代表作都属于这一时期内创作的。
▲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维多利亚·穆洛娃/丹尼尔·哈丁)
▲ 《奇异的满洲大人》组曲(爱德华·加德纳/BBC交响乐团)
代表作品
歌剧
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918年)
芭蕾舞剧
木偶王子(1917年)
奇异的满洲大人(1919年)
管弦乐作品
《小宇宙》(1926年-1937年)
《罗马尼亚地方舞曲》(1915年)
《匈牙利素描》(1931年)
《乐队协奏曲》(1943年)
《第三钢琴协奏曲》(1945年)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中提琴协奏曲》(1945年)
《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的音乐》(1936年)
《为两架钢琴和打击乐而作的奏鸣曲》(1937年)
合唱
《世俗康塔塔》(1930年)
右侧向下滑动查看更多文字
第一次受委托的创作
巴托克第一次受委托而创作是巴托克受布达佩斯市议会的委托创作的《舞蹈组曲》,是为纪念布达、佩斯和奥布达三个城市合并五十周年而创作。这一次同时接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还有柯达伊的《匈牙利颂》和多那尼伊.埃尔诺(Dohnanyi Erno)的《节日序曲》。 1923年11月19日由布达佩斯爱乐乐团第一次演出,由多那尼伊指挥。
《舞蹈组曲》的首演由于指挥处理缺乏对民间音乐素材的理解而反映平平。两年以后,在1925年的布拉格国际现代音乐节上,《舞蹈组曲》却获得了出奇的成功。《波西米亚报》称:“作曲家已经洗尽种种外界影响的迹象,面目一新。”此后,在当年 11月,瓦茨拉夫.塔利希指挥捷克布拉格爱乐乐团到布达佩斯访问演出,在演奏完《舞蹈组曲》之后,听众要求“安可”,乐团便又完整地演奏了一遍这部使全场听众如痴如醉的管弦乐组曲。很快,这部作品就被许多国家的乐团列入自己音乐会的节目单,它为巴托克赢得了世界牲的声誉。匈牙利音乐学家拉约什.来斯那依(Lajos Lesznai)说:“《舞蹈组曲》及其在布达佩斯的惊人胜利,是巴托克一系列最成熟的作品的起点。”
What's Next
钢琴总动员系列
德国钢琴家莎格杰·诺斯拉蒂
独奏音乐会
演出时间:2017年10月19日 19:00
演出地点:哈尔滨大剧院 小剧场
票价:280元 180元 120元 80元 50元
“莎格杰演奏的巴赫
有着惊人的清晰、纯净和成熟
在青年音乐家中实为难得。”
演出曲目:
巴赫/C小调第二帕蒂塔组曲
巴托克/舞蹈组曲
中场休息
舒曼/大卫同盟舞曲
*曲目及顺序以演出当日为准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