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8绵阳市政府网站8部门网站8档案局8绵阳市档案学会8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作者:刘晓贵


    涉农档案包括农业农村档案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项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在积极做好其它档案工作的同时,围绕“三农”大计,下大力气狠抓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坚持每年对农村医保、社保、低保、计生、户籍、移民、新农村建设及承包地确权等档案工作进行上门指导。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档案工作,我们更是把它作为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县乡村“四级”齐联动,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开展涉农档案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1、全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档案工作有序开展。2011年4月,绵阳市下辖的江油市、安县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市),2012年8月,涪城区作为省级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县(市、区)被列为省试点县(区)。2014年初,绵阳市下辖的游仙等其它五个县区被确定为全省60个重点推进县,至此,绵阳全市已全面启动和开展。截至2014年9月底,全市已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乡镇165个,共1867个村,17258个组,承包耕地面积249.95万亩,涉及农户70.39万户,走在全省的前列。与此同步,绵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档案工作也稳步推进,有序开展。市档案局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经常参与确权颁证的各项业务工作,参加各类会议。市、县(市、区)档案业务人员和当地农业部门确权工作经办人员保持经常联系,研究如何推动确权档案工作的开展,做到业务指导有求必应、全力支持。确保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中,档案工作能与之同布置、同要求、同开展,极大地推动了确权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开展这项工作过程中,国家局、省局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工作开展之初,省局就派人到江油、安县调研指导。今年6月,国家局、省局领导、专家再次来绵考察调研,对确权档案工作给予了肯定。12月11日,国家局又在我市江油召开了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档案工作现场座谈会,各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档案局的业务处长们实地参观了江油确权档案的整理成果,并对相关业务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我们绵阳市档案局也在会上作为全国四个代表之一进行了大会交流。此外,我局监督指导科刘晓贵科长还承担了国家档案局即将出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实施指南》部分内容的撰写任务,编写正文释义、问题与解答、工作经验和示例,共3万余字。
    2、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区、乡镇创建工作。为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要求,绵阳市档案局认真分析全市农村档案建设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指导服务,在全市积极开展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各县市区档案部门积极与相关乡镇、部门沟通,组织业务精干人员,深入基层村社开展指导,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带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在省档案局的关心支持和全市档案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涪城区通过了国家级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的验收;全市共创建示范乡镇9家,示范总数达到75家,达到全市乡镇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江油市、涪城区已实现全部乡镇达到规范化管理省三级及以上标准,逐步放大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示范效益。
    3、开展调研,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档。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绵阳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建立,产生了大量档案材料。为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工作,我局派员2次深入涪城、江油的部分乡镇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各地专业合作社产生档案的种类和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与市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管理的意见》,对管理原则、收集归档、整理方法、保管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年来,各县市区农业、档案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搞好业务指导,开展档案培训,做好监督检查,抓典型带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基本实现规范建档,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合法权益,化解利益和矛盾纠纷,保存我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历史面貌做出了贡献。
    4、建乡村少年宫档案,为留守儿童服务。乡村少年宫档案是服务于留守学生(儿童)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绵阳在校的中小学生有57万,其中留守学生(儿童)10万。目前,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726所中小学乡村和城市学校青少年宫全覆盖。近年来,我们借全市普建少年宫这个东风,联合共青团、文明委、教育、财政等部门和乡村学校齐抓共促,有序开展乡村少年宫建档工作。将留守学生(儿童)个人档案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卷、一卡一人”的方式进行整理,组卷造册,内容涵盖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文娱活动、家庭情况、父母及亲人联系方式等10大类。建立留守学生(儿童)电子档案数据库,将这些基本信息录入微机,大大方便了利用,助推国家关爱留守学生儿童政策的落实。目前,全市583所乡村少年宫全部建档,建档率达100%。
    5、细化工作措施,加强“五保”档案规范管理。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农村“五保”供养档案管理办法》颁后,我局及时与市民政局取得联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市“五保”供养档案管理,深入到游仙区街子乡、涪城杨家镇、江油大雁乡、盐亭云溪镇、两河镇等地敬老院,同当地民政、档案部门一起检查指导“五保”供养档案工作,督促各地规范建档。各地民政、档案部门对从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了详细的农村“五保”供养档案归档范围和整理方法。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整理和保管审核审批五保档案,指导督促各乡镇对集中供养对象供养服务协议、分散供养对象照料记录等文件材料进行归档、整理,做到一户一档、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及时更新、妥善保管。加强硬件建设,建立规范的档案室。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加强了全市农村五保供养档案管理,维护了档案的真实、完整和安全,确保五保供养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实施。近期,省档案局、民政厅领导来我市盐亭、江油、梓潼调研检查,对绵阳开展“五保”供养档案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6、加强对移民档案的有效管理。近年来,绵阳市作为国家水利建设的重点地区,从移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移民档案工作。一是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使移民干部人人知晓,人人重视移民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二是加强移民档案业务培训和指导。市、县市区移民局、档案局多次组织移民档案培训,派出业务人员深入相关乡镇现场指导。今年11月,市档案局派人与市武引局一起,对平武、江油两地的武引移民档案进行检查和指导,重新规范档案整理方法。三是严把移民档案资料收集关,坚持把移民档案资料的收集作为移民资金拨付的前提条件。四是制定移民档案工作规范和制度。市移民局、市档案局、市武引局专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武都水库移民档案工作的通知》,确保武引工程移民档案的齐全完整、安全保管、系统和有效利用。通过以上措施,目前江油的武都水库和灌区工程、平武火溪河、涪江流域水电开发工程、涪城燕儿河水库工程、盐亭金峰水库等项目的移民档案工作正有序开展。做到了分户立卡、分类归档、专人管理,提高了移民档案管理水平。
    二、做好涉农档案工作的几点体会
    1、将档案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民生档案的重要内容,绵阳各级档案部门都将此项工作作为业务指导服务的重点。市档案局在与县局签订目标责任书时,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其中,有量化的指标任务。各县市区档案部门也加强了对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档案工作的检查,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逗硬考核。江油、安县今年就分组对全市(县)的所有乡镇进行档案工作考核,对做得差的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2、坚持档案工作提早界入,确保与与其它工作同步开展、同步推进。实践证明,档案工作抓得越早,档案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就越有保证。如我市在抓确权档案工作时,绵阳各试点地区农业、档案部门在安排确权工作任务时就对同步做好确权档案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农业部门、乡镇村社、作业公司档案工作职责进行分工,明确工作任务,拟定本地确权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确权档案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档案局、农业局都在确权工作开展之初发出了关于做好承包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的通知、意见,对责任分工、归档范围、标准要求、整理方法、电子声像档案管理、档案保管与移交、查阅利用等事项作出具体翔尽的规定,为确权档案工作与确权登记颁证同部署、同开展、同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档案部门和涉农主管部门密切协调配合是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根本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整体联动作用,是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绵阳市县两级农业、档案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能做到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涉农部门在开展重要业务活动时通知档案部门参加。档案部门也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业务重点,与当地涉农部门业务人员保持经常联系,随时派出业务人员参与各个环节的工作,参加相关会议,开展业务培训,解决疑难问题,做好沟通了解,与有关方共同探讨,研究制定档案整理方案。通过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绵阳市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下一步深化涉农档案工作的打算
    1、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任务。至今年底,全市有2个县市区已完成确权颁证任务,2015年其它7个县市区也将在年内全部完成。为此,市、县市区档案部门要同农业部门紧密联系,推广好江油、涪城的经验,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全面做好确权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确权档案工作验收,并力争全部接收进馆。
    2、继续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通过多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建设,绵阳市271个乡镇已全部达到规范化管理省三级以上标准。今后,我们要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各乡镇向更高标准迈进,建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对有条件的村档案室开展规范化管理达标验收工作。重点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学校、农经、民政、社保、财务等部门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搞好业务培训,促进乡镇档案工作业务水平的提高。
    3、以民生档案为重点,抓好各类涉农专业档案。随着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转型跨越发展的不断深化,各类涉农专业档案的收集、整理和规范建档就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有关涉农档案和民生档案的规定要求,借鉴吸收各地的先进经验,结合绵阳本地实际,加强宣传,强化服务,着力抓好承包地确权、移民、水利、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五保、医疗健康、民政救助、新农合、计生、社保等各类档案的规范建档,提高管理水平,为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