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公示专栏

    2013年,绵阳市档案局全面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档案局下达的各项绩效和目标任务,档案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一是档案法制宣教扎实推进。市局通过了“六五”普法中期验收和市级“法治单位”验收。市县档案部门共投入1100余人次,印发资料60000余份宣传法律法规。全市共执法检查900多个单位,依法管理档案事业基础得到巩固;

    二是服务绵阳经济建设见实效。市局指导11家重点骨干企业完成《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工作,10个企事业单位通过档案规范化省级标准,长虹集团等4个企事业单位获准省一级复查。专项督查和指导32个省属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4个项目档案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3个通过市级验收;

    三是园区档案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将园区档案工作纳入目标管理,通过多次调研厘清了园区档案管理发展思路,形成了《改进和加强开发园区档案工作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四是民生档案和规范化管理走向纵深。安县、江油、经开区社保档案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涪城、江油、安县的省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步入规范管理轨道,指导全市土地整理档案工作确立了规范标准。江油成功创建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县,涪城通过国家级示范县预验收。全市年内有24个乡镇获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称号。北川、安县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

    五是档案文化建设结硕果。组织开展档案文化调研,举办了“中国梦·兰台情”主题征文和宣讲、“中国梦·兰台情——送文化下乡”、“档案在你身边”专题研讨活动。全市档案部门举办展览13个,接待参观22076人次,编辑出版书籍、影视作品等11部(册);

    六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三台、安县、盐亭、梓潼、江油、北川、平武县等7个档案馆新馆已投入使用;市局加强了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和档案开放利用保密审核工作,市馆开放了馆藏第五批13027卷档案,三台完成了3001卷国家档案抢救任务;

    七是接收征集和利用工作成效显著。全市1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制订《档案接收范围实施细则》并完成了报批工作。全年全市共接收档案64,198卷、249,873件,接待用档28,138人次, 68,759卷(件)次,档案和现行公开文件在服务地方发展和民生上发挥了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八是市县数字档案馆建设全面展开。市档案馆已完成370万元投资。各县市区除北川在国家和省支持下已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外,涪城、江油、三台、游仙、安县、盐亭、梓潼也纷纷启动了数字档案馆建设,计划总投资2千多万元。(绵阳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