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公示专栏

     2014年,绵阳市档案局全面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档案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档案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一是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多样。运用中办、国办印发中办发〔2014〕15号文件和省政府颁布284号令并结合“6.9”国际档案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有利时机,市、县市区两级档案部门以座谈会、专题学习会、邀请分管领导电视讲话、知识竞赛、散发宣传资料、街头咨询答疑、手机群发短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安县还结合群教活动,组织对全县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档案知识专题培训。市局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法治单位”。 
    二是依法治档力度加强。围绕法治政府法治城市建设工作中心,认真贯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理念,加强档案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和业务素质提升,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切实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全年市县两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检查单位(项目)900余个,其中市局检查市直单位114个,发出执法检查意见书18份,依法有力推进了全市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步入快车道。2014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近1000余万元,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和软硬件平台建设。市馆和涪城初步完成了数字档案馆硬件平台构建和软件系统招标采购。截止12月底,全市已完成馆藏档案450余个全宗、16万余卷馆藏档案数字化处理,形成数字化成果2600万张画幅。其中市馆完成90个全宗8万余卷1200万画幅数字化成果,占馆藏总量的50%。市城建馆和北川馆初步建成数字馆。市财政局、市政府办、人民银行完成了室藏档案数字化,市直机关单位基本实现了增量档案电子化。三台全面启动了乡镇、县直部门档案数字化工作。 
     四是国家综合档案馆规范化管理水平有了新提升。盐亭、平武、梓潼进一步完善了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涪城、游仙基本完成了馆库建设任务。2014年,市馆和江油、盐亭馆成功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目前全市1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已有7个达到了国家二级馆标准。切实加强档案安全保密工作,年内全市未发生一起档案安全保密事故,保证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 
     五是创新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认真贯彻中办发〔2014〕15号文件,建立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档案工作责任告知制度,并向市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发出了《档案工作责任告知函》,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完成4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等级认定和复查验收。配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市局及时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档案处置工作的通知》。深入国资、经信、住建、农业等部门,调研指导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处置和管理工作。主动指导服务绵阳科博会档案工作,保障重大活动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六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新突破。涪城区于6月成功创建为我市首个国家级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江油市创新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试点,赢得了全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推进会在江油的召开;市局调研制发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管理的意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管理工作;全年全市又有9个乡镇通过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验收。
    七是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研究实现大突破。市局馆组织编辑了《绵阳市档案馆指南》、《涪江印迹—绵阳档案馆藏珍品图集》;三台局馆完成了《抗战史话》初稿,北川局馆自主编撰的《北川米黄大理石产业》已交付印刷。全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内举办展览15期次,接待参观10500余人次。 
     八是档案接收征集和利用服务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42230卷、82297件,其中市馆接收档案2921卷、31247件;全市共接待利用档案35854人次、提供档案192657卷(件)次,复制档案34343页,其中市馆2560人次、14348卷(件)次,复制档案3584页。(绵阳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