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二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和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勤奋、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了2015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目标,全市档案事业在服务国家科技城建设和幸福美丽绵阳中取得了新成效,为“十三五”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档案部门独特作用发挥更加突出
一是认真搞好经济科技档案工作。通过现场培训、调研指导、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推动长虹、九洲、绵投、天泰、中心医院等国有和民营企业以及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发展,审核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国网江油供电公司、绵阳市中心医院等18家企事业单位通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验收复查,绵阳及长虹、九洲、科创园等在全省企业和产业园区档案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二是深入开展 “项目档案服务年”活动。市局联合市发改委制发重点项目档案工作督查通知,对北川地震纪念馆、绕成高速等38个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了现场督查指导。向市援建办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援建项目档案工作意见的函》,指导中国(绵阳)第三届科博会档案工作。市县档案部门多次到武引、沉水、金峰水库等地开展现场指导,确保了移民档案工作责任清晰、管理有序。全市项目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活动开展保持了同步,登记率达97%,指导检查验收率达100%。
三是主动做好政法系统和政府机改档案工作。年内多次深入到公检法系统和政府机构改革单位专项督查档案工作,指导新华强戒所、川北监狱等单位加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对涉及撤销、重组、权限调整、更名、加挂牌子的19家市直政府机改单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机改单位档案处置方案,及时制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中档案处置工作的通知》,完成了市直13家撤并单位档案移交接收工作。
四是着力抓好民生档案服务。重点加强了病历、人事、社保、医保、低保、土地确权、专合组织等民生档案工作指导服务。对全市社保档案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指导涪城、游仙、科学城社保档案通过专项验收,全市社保档案工作验收面达到100%。联合农业部门培训宣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指导帮助涪城、安县通过省上验收,承办了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档工作,形成《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管理的调研报告》,专合组织建档工作受到省局肯定。年内市馆接收民生档案4,804卷,38,135件,县区馆接收婚姻档案2,077盒、171,914页,市县国家档案馆民生档案已基本数字化并陆续接挂利用。
二、大力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档案工作各项基础更加扎实
一是档案资源建设成果丰硕。2015年,市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共接收档案26,891卷、20,8027件,其中市馆接收37个单位10,893卷,52,904件档案进馆,征集到长虹集团重要外事活动照片、绵阳老照片923张,以及《十年巨变话绵阳》《绵州讲坛--红色经典系列片》等档案资料。截止2015年底,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总数1,944个全宗,共计1,113,576卷、1,306,750件。
二是档案利用服务成效显著。市县国家综合档案馆积极构建方便社会用档的一站式利用服务体系,开展了到馆查阅、远程预约、函电协查等多种服务方式,全面实施了免费利用档案服务,并主动挖掘馆藏资源、结合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编撰资政类资料供相关部门参考。各馆还在目录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档案数字化成果运用力度。年内全市共接待用档48,353人次、提供档案119,154卷(件)次。
三是档案安全工作基础稳固。召开了学习贯彻《四川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座谈会,协调市应急办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国家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把档案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安全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年内,梓潼、平武档案馆通过了国家二级馆测评验收,全市1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中9个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档案安全保管保护条件更加完备、基础更加扎实。市县全部开展了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工作,市馆第三批153张光盘、2,515G数据的馆藏重要档案电子数据备份至泸州市馆,并代为保管了攀枝花的重要档案数据。全年抢救重点档案3,790卷,辖内没有发生任何档案安全保密事故。
三、积极开展档案法治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一是档案法治建设有力有效。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5〕2号),组织召开市直单位档案工作会予以专题传达落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均就贯彻落实《实施意见》要求提出了贯彻意见。积极落实依法治市、依法治档工作部署,组织开展了系列法律法规宣教活动,通过了“六五”普法验收。局长陈波率队值守电视台《阳光政务热线》宣传档案工作、解答群众疑问,邀请法律顾问作宪法知识专题辅导。市县档案部门执法检查800单位次,市局专项执法检查31个重点单位,发出《档案行政执法意见书》并跟踪问效。通过了“六五”普法工作考核验收,继续保持了市级“法治单位”荣誉。
二是档案宣传和文化建设进展提升。市县档案部门依托馆藏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想方设法开展档案文化建设,产出档案文化作品共24部(册),折合242万字,主要有《清代盐亭契约档案辑》《三台抗战史话》《江油档案志》《安县档案志》《绵阳县地籍图集》《盐亭县志续篇》《梓潼的抗战》《白草番由羌到汉路线图》《峥嵘岁月平武记忆—平武县历届党政领导人照片档案名录》等。全市10个国家档案馆全部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主动协调宣传、教育、工青妇等部门推进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市县档案馆爱教基地共举办展览23个,接待参观100多批次、14,000余万人次。积极开展“6.9”国际档案日、宪法日、“走进档案”等主题宣教活动,总计发放资料万余件,接受咨询7,000余人次。市局与绵阳日报社合作开办 “走进档案,穿越历史”专栏,打造出了市民知晓档案、追忆历史、品味生活的文化平台;安县局《“死字旗”背后的民族魂》走进了央视CCTV-13《匹夫有责》栏目;三台局《抗战史话》走上四川电视台,盐亭局节目搬上了绵阳电视台《绵阳时间》《社会热点》等栏目。全年市县档案部门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和省以上档案报刊发表宣传稿件57篇,举办各类培训17期,培训1,000多人次,送省培训50多人次。
四、倾力推进全域档案信息化战略,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更加快速
市县都将电子文件归档、档案数字化工作纳入年度执法检查和考核内容。积极参与政府云办公平台建设并协调推动增设电子档案室功能平台。积极推荐申报国家和省数字档案室示范试点单位,市政府办被列为国家级试点单位,市委办、市国土局为省级示范试点单位。全域数字化建设战略继续推进,市局调研形成《关于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报告》,自主探索数字档案馆管理平台建设,年内数字化馆藏档案600万画幅,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增至1,800万画幅并分批挂接使用,还保存和加载使用案卷级目录数据11万条,文件级目录数据163万条。全年县区档案馆完成1,000万余画幅数字任务,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已高达4,000余万画幅。
五、注重班子队伍建设,档案部门自身建设更加有效
一是狠抓班子和队伍建设。组织全市档案系统副科以上领导干部20人参加省局组织的领导干部培训班,通过公招、遴选等形式,又有5名年轻干部充实市县档案干部队伍,全市档案干部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引导指导档案学会开展工作,年内市档案学会开展了学术征文评比,进行了学术研讨交流,编辑了《绵阳市2015年档案学术征文选编》,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全市档案工作者学习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狠抓思想作风建设。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和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大力营造廉洁、高效的工作氛围,干部思想明显提升,机关作风显著改善。
三是狠抓机关文化建设。组织职工参加市直机关歌咏、书画摄影、乒乓球比赛,开办《科长讲堂》6期,开展了以“中国梦•兰台情”等为主题的征文宣讲活动,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
|